去年以來,廈門市水利局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牽頭開展全市節約用水管理工作,不斷創新思路狠抓節約用水管理,節水成效明顯。圖為杏林灣園博苑。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王飛遠 本版圖/本報記者 張奇輝(除署名外)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屆“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六屆“中國水周”。聯合國確定2023年“世界水日”主題為“Accelerating Change”(加速變革)。我國紀念2023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主題為“強化依法治水 攜手共護母親河”。
廈門水資源匱乏,缺水之地更需要注重探索節水之道。去年以來,廈門市水利局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牽頭開展全市節約用水管理工作,在注重上層設計、高位推動的同時,不斷創新思路狠抓節約用水管理,節水成效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廈門市水利局積極推動以行政處罰為主向更加注重信用約束轉變,多點發力不斷探索水行政執法信用監管路徑,持續優化以信用為導向的營商環境,對守信企業實現“無事不擾”,最大限度地發揮信用監管的效能。通過這幾年信用監管的探索,廈門水行政執法實現了從“缺位”到“就位”,在工作推進中把監管隊伍拉起來;從“抽查”到“普查”,在解決問題中把監管標準立起來;從“管控”到“守信”,在鞏固成效中把監管效能提起來。
去年以來,我市還大力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創建工作,推動公共機構節水載體創建。榮譽彰顯工作成效。去年底,我市集美區、翔安區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通過省水利廳審核驗收,廈門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廈門醫學院被福建省節約用水辦公室認定為2022年度節水型高校。那么,它們的節水之道是什么呢?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
建設節水型社會
集美區
打造家門口的節水教育陣地
岸邊,綠樹郁郁蔥蔥;河道中,流水潺潺清澈見底,魚兒自在游弋;空中,白鷺翩翩飛舞,時而掠過水面……這是集美區溪林生態示范動線隨處可見的美景。
如今的溪林生態示范動線,成為集美區節水工作成效的生動見證。在這里,集美區把節水文創、節水實踐、節水教育融入生態水系沿岸后期環境氛圍建設,建設節水科普設施、節水吉祥物等,形成節水科普長廊,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形成“家門口”的節水教育陣地,進一步釋放節水影響力。
去年以來,集美區瞄準節水型社會的建設目標,在制度建設上,建立適應集美區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節水型社會政策體系,建立節水領導團隊,健全節水管理工作機制。在水資源管理上,嚴守水資源“三條紅線”,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集美區建立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合理分配水量,拓寬非常規水利用范圍。
在生產生活上,集美區推進節水型企業、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節水型居民小區的創建工作,積極開展水平衡測試,推廣普及節水型用水器具。截至目前,集美區已建成節水型企業5家,建成率為62.50%;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46家,建成率為93.88%;節水型居民小區22家,建成率為16.30%。為了進一步降低管網漏損率,集美區大力推進市政供水管網改造、老舊小區管道改造和農村自來水管網改造,2021年該區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為5.85%。
此外,在宣傳教育上,集美區充分發揮節水型載體、學校和水情基地的教育陣地作用,傳播節水理念,提升公眾節水意識,逐步形成制度完備、設施完善、政府調控、公眾參與、用水高效、生態良好、發展科學的節水型社會。
翔安區
走開源節流特色節水道路
翔安塘頭九溪蓮溪段小流域整治。
在翔安區南部的澳頭村,流水潺潺的懷遠湖成了居民游客爭相打卡之處。每天,凈化后的活水持續注入,為懷遠湖帶來勃勃生機。
這得益于翔安區持續推進水資源利用最大化工作。近年來,翔安區狠抓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持續創新,穩步推進,積極發揮新區活力,走出一條具有翔安特色的節水道路。
在上層設計上,翔安區注重加強部門協作,凝聚工作合力,成立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領導小組,編制了《翔安區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實施方案》,健全規章制度,嚴格用水管理,完善計量管理,落實定額管理,強化計劃管理,形成了節水管理聯動機制。
在節水載體建設方面,通過計量器具完善安裝、節水器具更新改造、節水培訓、水量平衡測試分析等具體工程和技術措施的實施,指導建成一批管理優良,措施先進,成效顯著的節水型企業、單位、小區,使之成為可供同行業借鑒、復制的節水模板。目前,全區共有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被評為省級節水型企業,共建成15家節水型企業,重點用水行業節水型企業建成率達40%;共建成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88家,區級機關和區直事業單位節水型單位建成率達81.1%;共建成節水型居民小區13個,建成率達18.6%。
在節水宣傳上,翔安區采取多管齊下的節水宣傳方式,提高了管理隊伍水平,打造節水宣教基地,帶動社會居民積極參與,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上下同心,共同發力”的工作局面,在全區營造了“惜水、愛水、護水”的良好氛圍。全區86.4%的居民具有良好節水意識,公共場所節水型器具普及率達到100%。
在加強“節流”同時,翔安區還著眼于“開源”,通過生態補水工程建設,新建尾水提升泵站,將翔安水質凈化廠達標尾水經泵站加壓后輸送至內田溪、店頭溪和內垵溪上游作為生態補水,實現水質凈化廠污水處理全部回用目標,并提高了內田溪、店頭溪和內垵溪流域生態環境質量。
創建節水型高校
廈門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
多形式宣傳 提高師生節水意識
廈門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受訪者供圖)
“什么是低碳生活”“節約用水”……在廈門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新生入學都能拿到這樣的宣傳單,小小宣傳單傳遞的是學校節能工作從新生抓起的決心。
高校是人員密集型場所,學生節水意識和行動如何,直接影響高校節水成效。如何讓學生的節水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學生到校后的第一堂班會課就是節水教育。
行走學校,處處都能充分感受到節水教育無處不在。為了營造良好的節水氛圍,增強節水意識,廈門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廣泛開展節水宣傳教育,創造條件支持學生參加節水志愿服務,讓師生在愛水、護水和節水等志愿服務中了解水資源現狀,樹立保護水資源意識。
學校通過在校園網首頁滾動播放節水標語、讓節水知識進課堂、在洗手間的水龍頭及食堂的洗碗池等處張貼節水溫馨提示等措施,使學生每天耳濡目染,時刻提醒師生員工從點滴做起,節約每一滴水,形成節約資源人人有責的校園氛圍。
這樣的環境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以往浪費水的不良習慣。比如,學生以前在洗手、洗頭以及上廁所時,有時會忘掉關閉水閥,現在用水后總要習慣性地回頭看看水龍頭、水閥是否關閉。學生們表示:“節水教育太有效了,我們要堅定做節水節能的‘低碳人’?!?/p>
為了規范節水管理,促進節水工作深入開展,結合節水型高校創建,制定了節水管理制度體系,包括用水巡查檢修制度、計劃用水管理規定、節水管理制度、節水目標責任制和考核制度、節水宣傳教育工作等。學校還定期開展水平衡測試,確保合理用水;激勵措施方面,制定節水獎罰制度,激勵全校師生節約用水。
經過持續的努力,學校節約用水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21年人均日用水量比2019年人均日用水量下降4.4%,節水效果明顯。用水單位水計量率和次級用水單位水計量率達96%以上,節水型器具安裝率為100%,管網漏損率為3.67%,非常規水利用約為500噸/年。
廈門醫學院
節水有妙招 精細管理提升效能
廈門醫學院。(受訪者供圖)
學生洗澡時,如何節約用水呢?廈門醫學院琢磨出一個巧招——宿舍熱水刷卡計費。此招一出,以前洗澡時在淋浴頭下一待“大半天”的現象不見了。
原來,這是學校投入近百萬元建設的宿舍一卡通淋浴無線水控器收費系統,使用熱水時刷卡計費,不僅實現宿舍用水精細化管理,更大大提升了學生的節水意識。學校還推出“智慧后勤”App,可以方便師生通過校園報修板塊向后勤管理處報修學校各區域家具、水電設備損壞的情況,及時監控校園水電運行狀況,同時后勤管理處通過后勤公告板塊加大對校園節水節電節能的宣傳。
廈門醫學院是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高校,近年來學校立足實際,精準施策,積極推進“節水型高?!苯ㄔO,取得良好成效。
為了更好地落實各項節水降耗措施,學校制定相關的節水減排管理制度并不斷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建立用水臺賬,定期分析用水情況。在日常工作中抓好節水巡查和監控,加強各種管道、用水設施和用水器具的維修保養,加強現場“跑、冒、滴、漏”管理,發現問題立即向有關領導匯報,以求及時解決,確保各種管道、用水設施和用水器具完好。
學校不斷加大節水資金的投入,購買新型節水管材和節水型器具,鋪設中水管道以及采用先進、高效的用能設備等,完善校內的計量網絡,建設太陽能熱水系統。
一場場培訓、課前教育,宣傳節約用水的好經驗、好做法,普及節水小知識;每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期間,開展“綠色指尖”志愿服務、“節水倡議書”簽名、走出校園發放“節水宣傳單”、舉辦“水潤八閩”節水征文等;在洗手間、洗水池張貼“節約用水”宣傳標牌……形式多樣的節水宣傳教育、活動,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帶動全校師生加入節水型高校創建的活動中來,節能、節水工作深入人心。
【亮點】
嚴格監管取水用水
廈門市水利局將節水指標納入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考核指標體系及河湖長制考核指標體系;將年用水量50萬立方米以上的33家工業用水單位和21家服務業用水單位納入重點監控名錄;超1.31萬戶非居民用水戶納入計劃管理,全市非居民計劃用水率達到90%以上。
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
2022年,我市再生水回用水量1.39億立方米,回用率27.3%,同比提高 4.1個百分點。重點推進生態補水項目14個,已完成9個,同時開展再生水市政雜用研究,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提升信用監管效能
兩年來,廈門市水利局查處水事案(事)件60余件,下達《責令停止(改正)違法行為通知書》50余份,立案17件,對30個建設單位(或監測單位)進行信用扣分,將19個建設單位列入“水土保持重點關注名單”,將1個建設單位列入“水土保持黑名單”。同時,對643個信守承諾的生產建設項目實行“免檢”。下一步,廈門市水利局將全面建立并持續優化企業信用分類監管機制,實現監管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推進精準監管、有效監管、智慧監管、公正監管。
責任編輯: 李奕佳,賴旭華